君马黄

君马黄,臣马苍,二马同逐臣马良。

易之有騩蔡有赭,美人归以南,驾车驰马,美人伤我心;佳人归以北,驾车驰马,佳人安终极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佚名
  • 228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士不遇赋

呜呼嗟乎,遐哉邈矣。

时来曷迟,去之速矣。

屈意从人,非吾徒矣。

正身俟时,将就木矣。

悠悠偕时,岂能觉矣?心之忧欤,不期禄矣。

遑遑匪宁,只增辱矣。

努力触藩,徒摧角矣。

不出户庭,庶无过矣。

重曰:“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,而丁三季之末俗。

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,贞士耿介而自束,虽日三省于吾身,繇怀进退之惟谷。

彼实繁之有徒兮,指其白以为黑。

目信嫮而言眇兮,口信辩而言讷。

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,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。

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,藏器又蚩其不容。

退洗心而内讼兮,固未知其所从也。

观上古之清浊兮,廉士亦茕茕而靡归。

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,周武有伯夷与叔齐。

卞随、务光遁迹于深渊兮,伯夷、叔齐登山而采薇。

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,矧举世而同迷。

若伍员与屈原兮,固亦无所复顾。

亦不能同彼数子兮,将远游而终古。

于吾侪之云远兮,疑荒涂而难践。

惮君子之于行兮,诫三日而不饭。

嗟天下之偕违兮,怅无与之偕返。

孰若返身于素业兮,莫随世而轮转。

虽矫情而获百利兮,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。

纷既迫而后动兮,岂云禀性之惟褊。

昭“同人”而“大有”兮,明谦光而务展。

遵幽昧于默足兮,岂舒采而蕲显?苟肝胆之可同兮,奚须发之足辨也?”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董仲舒
  • 317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天人三策

仲舒对曰:陛下发德音,下明诏,求天命与情性,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。

臣谨案《春秋》之中,视前世已行之事,以观天人相与之际,甚可畏也。

国家将有失道之败,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,不知自省,又出怪异以警惧之,尚不知变,而伤败乃至。

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。

自非大亡道之世者,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,事在强勉而已矣。

强勉学习,则闻见博而知益明;强勉行道,则德日起而大有功: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。

《诗》曰“夙夜匪解”,《书》云“茂哉茂哉!”皆强勉之谓也。

道者,所繇适于治之路也,仁义礼乐皆其具也。

故圣王已没,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,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。

王者未作乐之时,乃用先五之乐宜于世者,而以深入教化于民。

教化之情不得,雅颂之乐不成,故王者功成作乐,乐其德也。

乐者,所以变民风,化民俗也;其变民也易,其化人也著。

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,接于肌肤,臧于骨髓。

故王道虽微缺,而管弦之声未衰也。

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,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,是以孔子在齐而闻《韶》也。

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,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,所任者非其人,而所繇者非其道,是以政日以仆灭也。

夫周道衰于幽、厉,非道亡也,幽、厉不繇也。

至于宣王,思昔先王之德,兴滞补弊,明文、武之功业,周道粲然复兴,诗人美之而作,上天晁之,为生贤佐,后世称通,至今不绝。

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。

孔子曰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”也。

故治乱废兴在于己,非天降命不得可反,其所操持誖谬失其统也。

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,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,此受命之符也。

天下之人同心归之,若归父母,故天瑞应诚而至。

《书》曰“白鱼入于王舟,有火复于王屋,流为乌”,此盖受命之符也。

周公曰“复哉复哉”,孔子曰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,皆积善累德之效也。

及至后世,淫佚衰微,不能统理群生,诸侯背畔,残贱良民以争壤土,废德教而任刑罚。

刑罚不中,则生邪气;邪气积于下,怨恶畜于上。

上下不和,则阴阳缪盭而娇孽生矣。

此灾异所缘而起也。

臣闻命者天之令也,性者生之质也,情者人之欲也。

或夭或寿,或仁或鄙,陶冶而成之,不能粹美,有治乱之所在,故不齐也。

孔子曰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

”故尧、舜行德则民仁寿,桀、纣行暴则民鄙夭。

未上之化下,下之从上,犹泥之在钧,唯甄者之所为,犹金之在熔,唯冶者之所铸。

“绥之斯俫,动之斯和”,此之谓也。

臣谨案《春秋》之文,求王道之端,得之于正。

正次王,王次春。

春者,天之所为也;正者,王之所为也。

其意曰,上承天之所为,而下以正其所为,正王道之端云尔。

然则王者欲有所为,宜求其端于天。

天道之大者在阴阳。

阳为德,阴为刑;刑主杀而德主生。

是故阳常居大夏,而以生育养长为事;阴常居大冬,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。

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。

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,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;阳不得阴之助,亦不能独成岁。

终阳以成岁为名,此天意也。

王者承天意以从事,故任德教而不任刑。

刑者不可任以治世,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。

为政而任刑,不顺于天,故先王莫之肯为也。

今废先王德教之官,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,毋乃任刑之意与!孔子曰:“不教而诛谓之虐。

”虐政用于下,而欲德教之被四海,故难成也。

臣谨案《春秋》谓一元之意,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,元者辞之所谓大也。

谓一为元者,视大始而欲正本也。

《春秋》深探其本,而反自贵者始。

故为人君者,正心以正朝廷,正朝廷以正百官,正百官以正万民,正万民以正四方。

四方正,远近莫敢不壹于正,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。

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,群生和而万民殖,五谷孰而草木茂,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,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,诸福之物,可致之祥,莫不毕至,而王道终矣。

孔子曰: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!”自悲可致此物,而身卑贱不得致也。

今陛下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居得致之位,操可致之势,又有能致之资,行高而恩厚,知明而意美,爱民而好士,可谓谊主矣。

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,何也?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。

夫万民之从利也,如水之走下,不以教化堤防之,不能止也。

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,其堤防完也;教化废而奸邪并出,刑罚不能胜者,其堤防坏也。

古之王者明于此,是故南面而治天下,莫不以教化为大务。

立太学以教于国,设痒序以化于邑,渐民以仁,摩民以谊,节民以礼,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,教化行而习俗美也。

圣王之继乱世也,扫除其迹而悉去之,复修教化而崇起之。

教化已明,习俗已成,子孙循之,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。

至周之末世,大为亡道,以失天下。

秦继其后,独不能改,又益甚之,重禁文学,不得挟书,弃捐礼谊而恶闻之,其心欲尽灭先圣之道,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,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。

自古以来,未尝有以乱济乱,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。

其遗毒余烈,至今未灭,使习俗薄恶,人民嚚顽,抵冒殊扞,孰烂如此之甚者也。

孔子曰:“腐朽之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

”今汉继秦之后,如朽木、粪墙矣,虽欲善治之,亡可奈何。

法出而奸生,令下而诈起,如以汤止沸,抱薪救火,愈甚亡益也。

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;为政而不行,甚者必变而更化之,乃可理也。

当更张而不更张,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:当更化而不更化,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。

故汉得天下以来,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,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。

古人有言曰:“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

”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,不如退而更化;更化则可善治,善治则灾害日去,福禄日来。

《诗》云:“宜民宜人,受禄于人。

”为政而宜于民者,固当受禄于天。

夫仁、谊、礼、知、信五常之道,王者所当修饬也;五者修饬,故受天之晁,而享鬼神之灵,德施于方外,延及群生也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董仲舒
  • 312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赋得处处春云生诗

春色遍空明,春云处处生。

入风衣暂敛,随车盖转轻。

作叶还依树,为楼欲近城。

含愁上对影,似有别离情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蔡凝
  • 193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折杨柳

塞外无春色,上林柳已黄。

枝影侵云暗,叶彩乱星光。

陌头藏戏鸟,楼上掩新妆。

攀折思为赠,心期别路长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王瑳
  • 194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洛阳道

洛阳夜漏尽,九重平旦开。

日照苍龙阙,烟绕凤凰台。

浮云翻似盖,流水倒成雷。

曹王斗鸡返,潘仁载果来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王瑳
  • 209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长相思

长相思。

久离别。

两心同忆不相彻。

悲风凄。

愁云结。

柳叶眉上销。

菱花镜中灭。

雁封归飞断。

鲤素还流绝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王瑳
  • 213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折杨柳

将军始见知,细柳绕营垂。

悬丝拂城转,飞絮上宫吹。

塞门交度叶,谷口暗横枝。

曲成攀折处,唯言怨别离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岑之敬
  • 241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洛阳道

喧喧洛水滨,郁郁小平津。

路傍桃李节,陌上采桑春。

聚车看卫玠,连手望安仁。

复有能留客,莫愁娇态新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岑之敬
  • 294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对酒

色映临池竹,香浮满砌兰。

舒文泛玉碗,漾蚁溢金盘。

箫曲随鸾易,笳声出塞难。

唯有将军酒,川上可除寒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岑之敬
  • 220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乌栖曲

骢马直去没浮云,河渡冰开两岸分。

鸟藏日暗行人息,空栖只影长相忆。

明月二八照花新,当垆十五晚留宾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岑之敬
  • 208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中兴寺琼翠阁次乔梦符韵

兰若凭高处,风虚阁自凉。

川林输望迥,日月对闲长。

洒落幽人暇,奔驰俗累忙。

何时足生理,卜筑并山阳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25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游天宫寺

昔日经游处,如今意已荒。

知君曾命驾,为恨失褰裳。

境好因人胜,诗看著脚忙。

会须重定约,暇日共相徉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53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涵碧亭

雨歇留蒸湿,明来得翳凉。

双嬉鱼欲动,万个竹添长。

景到烦诗答,叹多厄日忙。

兹游端胜绝,不是学高阳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58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洗药池诗

洞阴泠泠,风佩清清。

仙居永劫,花木长荣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38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四非歌

晨登太霞宫,挹此八王兰。

夕入玄元阙,采蕊掇琅玕。

濯足匏瓜河,织女立津盘。

吐纳挹景云,味之当一餐。

紫微何济济,璚轮复朱丹。

朝发汗漫府,暮宿勾陈垣。

去去道不同,且各体所安。

二仪设犹存,奚疑亿万椿。

莫与世人说,行尸言此难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24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上元夫人步玄之曲

昔涉玄真道,腾步登太霞。

负笈造天关,借问太上家。

忽过紫微垣,真人列如麻。

渌景清飙起,云盖映朱葩。

兰宫敞琳阙,碧空起璚沙。

丹台结空构,炜炜生光华。

飞凤踶甍峙,烛龙倚委蛇。

玉胎来绛芝,九色纷相挐。

挹景练仙骸,万劫方童牙。

谁言寿有终,扶桑不为查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55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法婴玄灵之曲二首·其二

玄圃遏北台,五城焕嵯峨。

启彼无涯津,泛此织女河。

仰止升绛庭,下游月窟阿。

顾盻八落外,指招九云遐。

忽已不觉劳,岂悟少与多。

抚璈命众女,咏歌发中和。

妙畅自然乐,为此玄云歌。

韶尽至韵存,真音辞无邪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15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法婴玄灵之曲二首·其一

大象虽寥廓,我把天地户。

披云沉灵舆,倏忽适下土。

空洞成玄音,至精不容冶。

太真嘘中唱,始知风尘苦。

颐神三田中,纳精六阙下。

遂乘万龙楯,驰骋眄九野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18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
癸丑腊大暖志之

岁晏风裂肉,今乃顿和柔。

玄冥在休许,而使威令收。

阴冰澌已泮,礎柱汗交流。

敝扇出故箧,老体捐轻裘。

细人幸煦燠,君子深噍啁。

天地有正气,来往无停辀。

春蚕而冬敖,夏假而秋揫。

此修或云舛,厥证良不瘳。

念昔有名相,死人遗道周。

睠焉不敢忽,顾逮一喘牛。

彼诚知所职,岂伊调燮羞。

嗟予寡所恃,隔绝明与幽。

罪戾不自省,胡为忧人臧。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葛洪
  • 249
  • 0
  • 2025-05-05
279页 -- 共5574条记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