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克己
- 宋代
- 1428
- 1
- 2025-05-04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学家。字复之,号遁庵,别号菊庄。绛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,赵秉文目之为“二妙”,大书“双飞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,但入仕无门,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。金亡,避乱龙门山中(今山西河津黄河边),时人赞为“儒林标榜”。蒙古汗国时期,与友人遨游山水,结社赋诗,自得其乐。元宪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于词曲,有《遁斋乐府》。
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,兼擅填词,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,写故国之思,颇有感情。如“塞马南来,五陵草树无颜色。云气黯,鼓鼙声震,天穿地裂。百二河山俱失险,将军束手,无筹策。渐烟尘,飞度九重城,蒙金阙”(〔满江红〕《过汴梁故宫城》)。他也关心民间疾苦,曾哀吟“生民冤血流未尽,白骨堆积如山丘”(《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,感时怀旧》)。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,刻画山川的雄伟(如《乙巳清明游青阳峡》),描绘风光的绮丽(如〔满江红〕《寿卫生行之》),都有特色。写隐居生活如:“四壁摧颓手重泥”(《冬夜自适》)、“便把锄头为枕,眠芳草”(〔满庭芳〕《山居偶成》),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,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。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,意致苍凉。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,他受苏、辛的影响比较明显。其弟段成己,字诚之,号菊轩,也有文名,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。金代赵秉文以“二妙”相誉,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,称《二妙集》。
《中州集》成书之日,段克己尚在世,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。《二妙集》8卷,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。又有海丰吴氏《九金人集》本,增《补遗》1卷。二本文字间有不同。词亦见《强村丛书》和《全金元词》。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学家。字复之,号遁庵,别号菊庄。绛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,赵秉文目之为“二妙”,大书“双飞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,但入仕无门,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。金亡,避乱龙门山中(今山西河津黄河边),时人赞为“儒林标榜”。蒙古汗国时期,与友人遨游山水,结社赋诗,自得其乐。元宪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于词曲,有《遁斋乐府》。
段克己#诗人作品[宋朝] 大江东去·送杨国瑞西行,兼简仲宣...[宋朝] 最高楼·卫生行之,少流寓兵革中。...[宋朝] 点绛唇·暮秋晨起书所见[宋朝] 渔家傲·送春六曲[宋朝] 浣溪沙·寿菊轩弟[宋朝] 临江仙·寿周景纯[宋朝] 月上海棠·时平无用经纶手[宋朝] 蝶恋花·寿卫生袭之[宋朝] 鹧鸪天·和答寻正道[宋朝] 寄仲坚汉臣二子[宋朝] 南乡子·寿县大夫薛君宝臣[宋朝] 望月婆罗门引·凤城春好[宋朝] 诉衷情·初夏偶成[宋朝] 月上海棠·和答杨生彦衡[宋朝] 大江东去·次韵答彦衡[宋朝] 浣溪沙·寿卫生行之[宋朝] 鹧鸪天·彦衡诸君皆有和章。[宋朝] 满江红·遁庵主人植菊阶下,秋雨既...[宋朝] 西江月·久雨新霁,秋气益清,与二...[宋朝] 月上海棠·同诗社诸君饮芹溪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