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文
- 清代
- 1402
- 1
- 2025-05-05
方文(1612---1669)字尔止,号嵞山,原名孔文,字尔识,明亡后更名一耒,别号淮西山人、明农、忍冬,安徽安庆府桐城人,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。方大铉长子。明末诸生,入清不仕,靠游食、卖卜、行医或充塾师为生,与复社、几社中人交游,以气节自励。方文之诗前期学杜,多苍老之作;后期专学白居易,明白如话,长于叙事,早年与钱澄之齐名,后与方贞观、方世举并称“桐城三诗家”,著有《嵞山集》。
方文为方大铉长子,方德益第13世孙。明朝桐城方氏,是一大家族,以仕官、治学称于世者甚多。方大铉,万历进士,任户部主事,在方文七岁时去世。其侄方以智(比方文大一岁)与其同学十四年,二人在明代已有声名。在明代,方文仅为诸生,未及出仕,朝代更替,入清后以气节著,靠游食、卖卜、行医或充塾师为生,但交游遍朝野,名流无不与之交往。
方文卒后葬于江宁(今江苏省南京市)西单桥小山脚下陈泗水家山,乙山辛向。大妇左氏,左光斗女,生卒未详,葬家乡桐城龙眠山碾玉峡。继配汪氏,葬夫合墓。侧室金氏,葬江宁单桥萧家园。
方文自号嵞山,将诗集命名为《嵞山集》,已深含不忘故国之意。“嵞山在怀远县城外,周世宗望之,谓濠州有王者气。”后来,果然朱元璋起家濠州,定鼎大明。方文自号嵞山,即不忘大明也。
方文(1612---1669)字尔止,号嵞山,原名孔文,字尔识,明亡后更名一耒,别号淮西山人、明农、忍冬,安徽安庆府桐城人,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。方大铉长子。明末诸生,入清不仕,靠游食、卖卜、行医或充塾师为生,与复社、几社中人交游,以气节自励。方文之诗前期学杜,多苍老之作;后期专学白居易,明白如话,长于叙事,早年与钱澄之齐名,后与方贞观、方世举并称“桐城三诗家”,著有《嵞山集》。
方文#诗人作品[清朝] 竹枝词(十首选二)[清朝] 会试榜发,久不得报,有怀同社诸子[清朝] 六月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有客慈仁古寺中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前朝勋戚盛如云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自昔旃裘与酪浆[清朝] 三月十九日作·野老难忘故国恩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东戍榆关西渡河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投认师生法不轻[清朝] 水崖哭明圃子留·圣代遗民本不多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都门本是利名关[清朝] 水崖哭明圃子留·忆昔相携吴楚游[清朝] 竹枝词·侬家住在大江东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故老田居好是闲[清朝] 含鄱岭至太乙峰[清朝] 都下竹枝词·自古长安似弈棋[清朝] 三月十九日作·年年今日强登高[清朝] 太湖避兵[清朝] 水崖哭明圃子留·少小能文气似兰[清朝] 客有教予谨言者,口占谢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