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枋(1187-1267),字正父,原名昌朝,字宗骥,合州巴川(今重庆铜梁东南)人。居字溪小龙潭之上,因号字溪。
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、暖渊游,学者称大阳先生。
理宗端平元年(1234)冠乡选,取得乡试第一。
从嘉熙二年(1238年)起,因蒙古攻蜀所扰,阳枋先后避地南川、清溪、夜郎、泸南等边远地区。
淳祐元年(1241),以蜀难免入对,赐同进士出身。
淳祐四年(1244),阃帅交辟之,应蜀守余玠之请,分教广安,历监昌州酒税,大宁理掾。五年,改大宁监司法参军。八年,为绍庆府学官。
1251年,主教涪陵北岩书院,士子信从者众。
1255年以后,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。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(今四川乐山)、涪州(今四川涪陵)、荆州(今湖北江陵)白水镇、峡州(今湖北宜昌)至喜亭、桃源(今湖南桃源)广溪。
1265年自夷陵(今湖北宜昌)还蜀。
晚以子炎卯贵,加朝奉大夫。致仕。度宗咸淳三年卒,年八十一。
子阳炎卯,瑞平二年(1247年)进士。
子阳恪,字伯强,号以斋,理宗景定四年(1262年)进士,为蜀举首,治《春秋》,著《易说》、《春秋夏时考正》2卷(均佚)。
族侄阳昂,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,景定三年(1262)进士,尝辟渝州节判。
阳枋(1187-1267),字正父,原名昌朝,字宗骥,合州巴川(今重庆铜梁东南)人。居字溪小龙潭之上,因号字溪。
阳枋#诗人作品[宋朝] 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[宋朝] 杨居士送眼药[宋朝]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·异境破清愁[宋朝] 回陆主簿贺生日诗[宋朝] 秤锤峡[宋朝]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[宋朝] 贽袁茶使[宋朝] 久留黄池待弟侄不至九日独酌[宋朝] 见欧制干·那师万里走东南[宋朝] 别黔中赵尉[宋朝] 寿邓提干母·争似瑶仙捧玉觞[宋朝] 喜雨贺黄叔厚判县[宋朝] 和全父弟九华峰[宋朝]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·监米溪中艇[宋朝] 用昌黎赋鸣雁韵劝蹇从叔出峡与乃兄...[宋朝] 云山避地[宋朝] 寿邓提干母·尝桃不祗似东方[宋朝] 寿邓了西提干与乃堂相距八日[宋朝] 见欧制干·殿西歌彻彩薇声[宋朝] 寿蹇从叔制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