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怀素

马怀素(659―718),字惟白。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人。寓居江都,少师事李善。家贫无灯烛,昼采薪苏,夜燃读书,遂博览经史,善属文。举进士,又应制举,登文学优赡科,拜郿尉,幼时家境贫寒,苦读经史。擢进士第,累迁御使。开元初,为吏部侍郎,加银青光禄大夫,累封常山县公。兼昭文馆学士,四迁左台监察御史。有诗作《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》。开元初年,为吏部侍郎,加银青光禄大夫,累封常山县公。兼昭文馆学
  • 唐代
  • 马怀素
  • 1107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谢偃

谢偃(599-643),汉族,隋末唐初卫州卫县(今浚县卫贤,隶属省辖市鹤壁市)人,仕隋为散从正员外。时李百药工五言诗,谢偃善作赋,时人称为李诗、谢赋。出为湘潭令。《集》十卷,今存诗四首。
  • 唐代
  • 谢偃
  • 962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杨汉公

杨汉公,字用义,唐虢州弘农(今河南省灵宝市境)人。杨虞卿胞弟。始任兴元府(今陕西省南郑县境)李绛手下幕府,李绛因罪死,未受株连,升任户部郎中、史馆撰修,后改任司封郎中。大和九年(835)受杨虞卿案的株连,降为舒州(今安徽省潜山县境)刺史。后历任湖(今浙江省吴兴县境)、亳(今安徽省亳县境)、苏(今江苏省苏州市)三州刺史,旋升浙江观察使,转任户部侍郎,又任荆南节度使,回朝任工部尚书。被人弹劾他在任荆南
  • 唐代
  • 杨汉公
  • 838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丁居晦

丁居晦,(一六九五至一七六五)字敬身,号龙泓山人,又号钝丁、砚林、孤云、石叟、胜怠老人,钱塘(今杭州)人。乾隆初举鸿博不就,隐市尘卖酒。好金石文字,穷巖绝壁,手自摹搨,证以志传,著武林金石录。分隶皆入古而于篆尤笃嗜。啸堂集古,吾衍学古,兼入其室。非性命之契,不能得其一字。秦汉铜器,宋、元名迹,寓目即辨。篆刻直追秦、汉,于文、何外别树一帜。力挽矫揉妩媚二者之失。世所称“浙派”之初祖也。晚年家愈贫,而
  • 唐代
  • 丁居晦
  • 744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陈通方

陈通方(770~?年)闽县(今福州鼓楼区)人,家居省城。少年时,即工文辞。唐贞元十年(794年)进士,时年25岁,是鼓楼地区第一个进士。同榜进士王播,年已56岁,陈通方年少轻浮,戏拊其背说:“王老!王老!奉赠一第。”王播反唇相讥:“陈少!陈少!切莫作恶!”后陈通方丁母忧,未得一官半职,生活困苦。王播已掌管朝廷盐政,陈通方以诗求他荐引,句云:“应念路旁憔悴翼,昔年乔木幸同迁。”王播荐其为江西南陵院官
  • 唐代
  • 陈通方
  • 930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姚揆

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。善诗文,好游山水。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,曾于唐德宗(李适)贞元元年(785)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《仙岩铭》,成为名赋,流传千古,为后人称颂。姚揆仅留诗二首。
  • 唐代
  • 姚揆
  • 522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朱厚熜

明世宗朱厚熜(1507年9月16日-1567年1月23日),汉族,明宪宗朱见深之孙,明孝宗朱祐樘之侄,兴献王朱祐杬之子,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。明朝第十一位皇帝,1521年—1566年在位,年号嘉靖,后世称嘉靖帝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4月20日,明武宗朱厚照驾崩,由于武宗死后无嗣,因此张太后(明武宗的母亲)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,由近支的皇室、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。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
  • 明代
  • 朱厚熜
  • 860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窦牟

窦牟(749-822)字贻周,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)人。贞元进士,历任留守判官。尚书都官郎中,泽州刺史,终国子司业。历河阳、昭义从事,检校水部郎中,赐绯,再为留守判官。入为都官郎中,出为泽州刺史,入为国子祭酒。长庆二年卒,时年七十四。子周余,大中年秘书监。
  • 唐代
  • 窦牟
  • 603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包贺

唐末至五代时人。好吟诗,多为粗鄙之句。事迹见《北梦琐言》卷七。《全唐诗》存诗6句。
  • 唐代
  • 包贺
  • 1013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蒲察善长

蒲察善长,生平事迹无考。蒲察为女真族姓,由此知其为女真人。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将其列于"词林英杰"一百五十人之中。
  • 元代
  • 蒲察善长
  • 561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戴公怀

戴公怀,约德宗贞元间人。《全唐诗》收其于贞元六、七年(790、791)和温州刺史路应寄李纾、包佶等人之诗1首。
  • 唐代
  • 戴公怀
  • 731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韩休

韩休(672年-739年),字良士,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唐朝宰相,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。韩休制举出身,后被举为贤良,历任左补阙、主爵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礼部侍郎、虢州刺史、工部侍郎、尚书右丞。733年(开元二十一年),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,担任黄门侍郎、同平章事。他生性刚直,数次犯言直谏,因与萧嵩产生矛盾,被罢为工部尚书。后加太子少师,封宜阳县子。739年(开元二十七年),韩休病逝,追赠扬州
  • 唐代
  • 韩休
  • 1092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梁升卿

梁升卿,与张九龄善。涉学工书,尤长八分书。东封朝觐碑,为时绝笔。历广州都督。诗一首。传世书迹有泰山摩崖《东岳朝觐颂》(已毁)、《御史台精舍碑》等。
  • 唐代
  • 梁升卿
  • 573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刘宪

刘宪(655年―711年),字元度,宋州宁陵人,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。曾祖刘会,官至隋高阳郡功曹、益州绵竹令;祖刘举,唐左宗卫率府录事参军、潞州乡县令;父刘思立,考功员外郎。刘宪十五岁举进士,授阜城尉,历任武德、白水、伊阙三县尉,累进左台监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侍御史、尚书工部员外郎。天授中(公元691年),奉诏推按来俊臣罪,反为俊臣所构,贬潾水令。俊臣被杀后,宪擢为凤阁舍人。后为太仆少卿,
  • 唐代
  • 刘宪
  • 673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刘湾

刘湾,[唐](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)字灵源,西蜀人,一作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祥,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。工诗。天宝进士。禄山之乱,以侍御史居衡阳,与元结相友善。湾所作诗,今存于全唐诗者,仅六首。
  • 唐代
  • 刘湾
  • 853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沈唐

字公述,北宋词人。《花庵词选》录有其词数首。
  • 宋代
  • 沈唐
  • 519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韩仪

韩仪(839—?),字羽光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韩瞻长子,韩偓兄。出身官宦世家。唐末以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,朱温篡唐,以不附朱全忠贬为棣州司马。诗一首。
  • 唐代
  • 韩仪
  • 701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王鲁复

王鲁复,字梦周,连江人。大历间献诗,得从事邕府。鲁复自高其才,尝谒郎中皇甫湜,久未获见,移书责之:“韩文公接贤乐善,孳孳不倦。公师其文,安可不师其道乎?自此当携酒吊文公墓,不及门矣。”湜乃谢之,在京师,尝草衣骑牛,闻台省有疑狱,白时相,愿往鞫之,其清狂若此。工诗,长于讽刺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4首,《全唐诗逸》补诗1首、又断句2句。《全唐诗》又误以王梦周另立目,所收诗1首重出。
  • 唐代
  • 王鲁复
  • 645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金真德

唐朝贞观21年,金真德被封为柱国、乐浪郡王、新罗王。(武德7年,唐高祖册封金其平为柱国、乐浪郡王、新罗王;贞观9年,唐太宗封金善德为柱国、乐浪郡王、新罗王,)她送其弟妹到长安留学,唐太宗赐《晋书》给他们。永徽元年,金真德作五言诗,并织于锦上送于唐高宗。永徽三年金真德死亡,唐朝设灵堂致哀。事迹据《旧唐书·新罗传》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  • 唐代
  • 金真德
  • 848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
  钱澄之

钱澄之(1612~1693),初名秉镫,字饮光,一字幼光,晚号田间老人、西顽道人。汉族,安徽省桐城县(今枞阳县)人。明末爱国志士、文学家。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,十一岁能写文章,崇祯时中秀才。南明桂王时,担任翰林院庶吉士。诗文尤负重名,与徐元文有书信往来,《与徐公肃司成书》曾披露顾炎武偏激的一面。王夫之推崇他“诗体整健”。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,与同期的顾炎武、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,诗歌创作上取
  • 清代
  • 钱澄之
  • 958
  • 1
  • 2025-05-06
157页 -- 共3131条记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