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命论

  • 汉晋南北朝
  • 761
  • 0
  • 李康
  • 2025-01-29

夫治乱,运也;穷达,命也;贵贱,时也。故运之将隆,必生圣明之君。圣明之君,必有忠贤之臣。其所以相遇也,不求而自合;其所以相亲也,不介而自亲。唱之而必和,谋之而必从,道德玄同,曲折合符,得失不能疑其志,谗构不能离其交,然后得成功也。其所以得然者,岂徒人事哉?授之者天也,告之者神也,成之者运也。

夫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,群龙见而圣人用。故伊尹,有莘氏之媵臣也,而阿衡于商。太公,渭滨之贱老也,而尚父于周。百里奚在虞而虞亡,在秦而秦霸,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。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三略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;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。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,而巧言于沛公也。然则张良之言一也,不识其所以合离?合离之由,神明之道也。故彼四贤者,名载于箓图,事应乎天人,其可格之贤愚哉?孔子曰:“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。嗜欲将至,有开必先。天降时雨,山川出云。”诗云:“惟岳降神,生甫及申;惟申及甫,惟周之翰。”运命之谓也。

岂惟兴主,乱亡者亦如之焉。幽王之惑褒女也,祅始于夏庭。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,征发于社宫。叔孙豹之昵竖牛也,祸成于庚宗。吉凶成败,各以数至。咸皆不求而自合,不介而自亲矣。昔者,圣人受命河洛曰:以文命者,七九而衰;以武兴者,六八而谋。及成王定鼎于郏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故自幽厉之间,周道大坏,二霸之后,礼乐陵迟。文薄之弊,渐于灵景;辩诈之伪,成于七国。酷烈之极,积于亡秦;文章之贵,弃于汉祖。虽仲尼至圣,颜冉大贤,揖让于规矩之内,訚訚于洙、泗之上,不能遏其端;孟轲、孙卿体二希圣,从容正道,不能维其末,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。

夫以仲尼之才也,而器不周于鲁卫;以仲尼之辩也,而言不行于定哀;以仲尼之谦也,而见忌于子西;以仲尼之仁也,而取仇于桓魋;以仲尼之智也,而屈厄于陈蔡;以仲尼之行也,而招毁于叔孙。夫道足以济天下,而不得贵于人;言足以经万世,而不见信于时;行足以应神明,而不能弥纶于俗;应聘七十国,而不一获其主;驱骤于蛮夏之域,屈辱于公卿之门,其不遇也如此。及其孙子思,希圣备体,而未之至,封己养高,势动人主。其所游历诸侯,莫不结驷而造门;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。其徒子夏,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。退老于家,魏文候师之,西河之人肃然归德,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。故曰:治乱,运也;穷达,命也;贵贱,时也。而后之君子,区区于一主,叹息于一朝。屈原以之沈湘,贾谊以之发愤,不亦过乎!

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,盖在乎乐天知命矣。故遇之而不怨,居之而不疑也。其身可抑,而道不可屈;其位可排,而名不可夺。譬如水也,通之斯为川焉,塞之斯为渊焉,升之于云则雨施,沈之于地则土润。体清以洗物,不乱于浊;受浊以济物,不伤于清。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。夫忠直之迕于主,独立之负于俗,理势然也。故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前监不远,覆车继轨。然而志士仁人,犹蹈之而弗悔,操之而弗失,何哉?将以遂志而成名也。求遂其志,而冒风波于险涂;求成其名,而历谤议于当时。彼所以处之,盖有算矣。子夏曰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故道之将行也,命之将贵也,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,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,不求而自得,不徼而自遇矣。道之将废也,命之将贱也,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?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。

凡希世苟合之士,蘧蒢戚之人,俛仰尊贵之颜,逶迤势利之间,意无是非,赞之如流;言无可否,应之如响。以窥看为精神,以向背为变通。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;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。其言曰:名与身孰亲也?得与失孰贤也?荣与辱孰珍也?故遂絜其衣服,矜其车徒,冒其货贿,淫其声色,脉脉然自以为得矣。盖见龙逢、比干之亡其身,而不惟飞廉、恶来之灭其族也。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,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。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,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。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,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。故夫达者之筭也,亦各有尽矣。

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杓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;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;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;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、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。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。椎紒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。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,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。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。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。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,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,分荣辱之客主哉。

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,何以守位曰仁,何以正人曰义。故古之王者,盖以一人治天下,不以天下奉一人也。古之仕者,盖以官行其义,不以利冒其官也。古之君子,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,不耻能治而弗得也。原乎天人之性,核乎邪正之分,权乎祸福之门,终乎荣辱之算,其昭然矣。故君子舍彼取此。若夫出处不违其时,默语不失其人,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,玑旋轮转,而衡轴犹执其中,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,贻厥孙谋,以燕翼子者,昔吾先友,尝从事于斯矣。


1、治:政治清明,即治世。

2、乱:乱世。

3、运:国运。

4、穷达:困窘与显达。

5、贵:地位显赫。

6、贱:贫贱。

7、时:时机,机会。

8、自合:自然在一起。

9、相亲:相互亲近。

10、介:介绍。

11、玄同:默契。

12、合符:义同“玄同”。

13、告:觉,使之觉悟。

14、里社鸣而圣人出:迷信说法。李善注引《春秋·潜潭巴》:“里社明,此里有圣人出。其呴,百姓归,天辟亡。宋均曰:“里社之君鸣,则教令行,教令明,惟圣人能之也。呴,鸣之怒者。圣人怒则天辟亡矣。汤起放桀时,盖此祥也。”里社,古代里中祀土地神之处。里社鸣,指里社有人鸣,鸣之者即带头起事者,亦即圣人。

15、伊尹:商汤时大臣。

16、媵:读yìng。

17、阿衡:官名,犹后代宰相。

18、太公:即太公望姜子牙。

19、尚父:周武王尊太公望为尚父。

20、百里奚:春秋时秦穆公的大夫。

21、张良:汉高祖刘邦重要的谋士。

22、黄石之符:李善注引《黄石公记序》:“黄石者,神人也。有《上略》、《中略》、《下略》。”又引《河图》:“黄石公谓张良曰:读此,为刘帝师。”

23、三略:即《太公兵法》,分上中下《三略》。

24、陈、项:陈涉、项羽。

25、沛公:刘邦。

26、四贤:指以上伊尹、太公、百里奚、张良。

27、箓(lù)图:史籍。

28、天人:天道人事。

29、格:衡量。

30、“清明”句:出自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。

31、申:申伯。

32、甫:庸山甫。

33、翰:干。

34、兴主:兴国之主。

35、乱亡:亡国之君。

36、幽王:周幽王,西周亡国之君。

37、褒:褒姒,周幽王的皇后。

38、曹伯阳:春秋时曹国国君。

39、社宫:祭祀之所。

40、叔孙豹:春秋时鲁国大夫。

41、昵:亲近。

42、竖牛:春秋时鲁国人。

43、庚宗:鲁国地名,今山东省泗水县东。

44、数:历数,即天命。

45、河、洛: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

46、文:指周文王。

47、命:受天命而得天下。

48、七九:七代、九代。

49、武:指周武王。

50、六八:六代、八代。

51、成王:指周成王,周武王之子。

52、定鼎:定都。

53、郏鄏(jiá rǔ):古都名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。

54、卜世:占卜预测传国的世代数。

55、卜年:占卜享国的年数。

56、幽厉:周幽王、周厉王。

57、二霸:指齐桓公、晋文公。

58、陵迟:衰败。

59、文薄:文德衰薄。

60、渐:浸染。

61、灵景:周灵王、周景王。

62、辩诈:巧言辩解,指纵横家的言论。

63、七国:战国七雄,即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。

64、酷烈:残暴。

65、仲尼:孔子字仲尼。

66、颜冉(rǎn):颜回与冉雍,孔子的弟子。

67、揖(yī)让:宾主相见的礼节。

68、规矩:礼法制度。

69、訚訚(yín yín):愉悦善言的样子。

70、遏:止。

71、孟轲:孟子、荀子。

72、正道:儒家正统之道。

73、维:系。

74、卒:最终。

75、溺:淹没。

76、援:救。

77、器:才器。

78、周:合。

79、鲁卫:鲁国、卫国。

80、辩:辩才。

81、定哀:鲁定公、鲁哀公。

82、谦:谦逊之德。

83、子西:楚国大臣。

84、桓魋(huántuí):东周春秋时期宋国(今河南商丘)人。

85、道:儒家之道。

86、济:救济。

87、贵:尊贵。

88、时:时世。

89、应:感应。

90、弥纶:统摄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: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”

91、驱骤(qū zhòu):驰骋,即奔走。

92、蛮:指蔡、楚。

93、夏:指宋、卫。

94、子思:孔子之孙。

95、希圣:希望达到圣人境地。

96、备体:具备至人之德。

97、封己:壮大自己。

98、养高:保持高尚节操。

99、人主:君主。

100、结驷:用四马并驾一车。

101:造门:登门。

102、宾:宾客。

103、子夏:卜商,字子夏。

104、升堂而未入于室:比喻学有成就但还未达到最高境界。

105、魏文候:魏国国君。

106、西河:魏国地名,今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地区。

107、归德:归服于其德。

108、夫子:孔子。

109、君子:指官长。

110、区区:诚挚的样子。

111、沈湘:自投湘水,即投汨罗江。李善注引《楚辞》:“临沅湘之玄渊兮,遂自忍而沈流。”

112、过:过分。

113、乐天知命:安于命运,自得其乐。

114、抑:屈。

115、排:排挤。

116、名:声誉。

117、川:河流。

118、渊:深潭。

119、雨施:下雨。

120、清:清净。

121、不乱于浊:不被浊物混乱。

122、济物:洗涤东西。

123、迕(wǔ):犯。

124、主:君主。

125、独立:不依赖别人而自立。

126、负:背负。

127、秀:特出。

128、堆:土墩。

129、湍:急流之水。

130、行:品行。

131、非:非议。

132、监:通“鉴”,前车之鉴。

133、覆车继轨:紧跟着又翻车。

134、操之:指坚守节操。

135、遂志:实现抱负、志向。

136、历:经历。

137、谤议:非议。

138、处:对待。

139、算:计谋。

140、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: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。意谓生命富贵皆由命中注定。

141、行:推行。

142、吕尚:姜子牙。

143、百里:百里奚。

144、子房:张良。

145、徼(yāo):通“邀”,求。

146、废:止。

147、贱:地位低下。

148、为之:指为政。

149、希世:迎合世俗。

150、蘧蒢(qú chú):谄媚之人。

151、戚施:驼背,喻义同“蘧蒢”。

152、俛(fǔ)仰:低头、抬头。俛,通“俯”。

153、逶迤(wēi yí):曲折蜿蜒的样子。

154、意:意见。

155、流:流水。

156、窥看:窥测兴衰之势。

157、向背:依附与背离。

158、变通:灵活。

159、归市:拥向闹市。

160、珍:贵重。

161、絜(jié):通“洁”,整修。

162、矜(jīn):夸矜。

163、车徒:车马随从。

164、冒:贪。

165、货贿:珍宝财货。

166、淫:指沉湎。

167、脉脉(mò mò):凝视的样子。

168、龙逢:关龙逢,为夏桀时贤臣。

169、比干:殷纣王的庶兄。

170、飞廉、恶来:殷纣王的佞臣。

171、伍子胥(xū):春秋时吴国大夫。

172、属镂:剑名。

173、汲黯: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,敢于直言面谏,武帝表面敬重而实嫌恶。

174、主爵:官名。

175、惩:戒止。

176、张汤:武帝时太中大夫、御史大夫。

177、萧望之:西汉大臣。

178、跋踬(bá zhì):跋前踬后,即进退两难之意。

179、绞缢(jiǎo yì):用绳子勒死。

180、达者:达观者。

181、尽:穷尽。

182、奔竞:奔走、竞逐。

183、立德:立圣人之德。

184、陪臣:诸侯之臣。

185、王莽:汉平帝时为大司马,号安国公。

186、董贤:汉哀帝时以貌美善佞为光禄大夫。

187、杨雄:西汉辞赋家。

188、仲舒:董仲舒,西汉经学家。

189、閴:寂静。

190、齐景: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景公。

191、千驷:四千匹马。

192、原宪:李善注引《家语》:“原宪,宋人,字子思。清约守节,贫而乐道。”

193、实:财货。

194、弃室:抛弃房室。

195、濡(rú):湿。

196、过此:除此。

197、悬:显明。

198、天道:指天之旨意。

199、灼:明。

200、娱耳目、乐心意:赏心悦目。

201、命驾:驾车动身。

202、毕陈:全部陈列。

203、褰裳(qiān cháng):提起衣襟。

204、汶(wèn)阳:春秋时鲁国地名。

205、丘:指田地。

206、稼:庄稼。

207、紒(jì):通“髻”。

208、敖庾、海陵:粮仓名。

209、山坻(dǐ):山名。

210、扱衽(xī rèn):义同“褰裳”。

211、钟山:昆仑山。

212、蓝田:山名,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。二山皆以出产美玉而著称。

213、夜光:夜光璧,宝珠名。

214、玙璠(yú fán):两种美玉。

215、为己:为己所占有。

216、身:形体。

217、啬(sè):爱惜。

218、六疾:泛指各种疾病。

219、五刑:指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五种刑罚。

220、攻夺:抢夺。

221、身名之亲疏:指亲爱身而疏远名。

222、生:万物生长。

223、大宝:最大的宝物。

224、位:帝位。

225、正人:禁止人做坏事。

226、奉:供奉。

227、一人:指天子。

228、仕者:做官的人。

229、冒:贪。

230、得:得官。

231、原:推求。

232、核:考核。

233、分:名分。

234、权:权衡。

235、祸福之门:招致祸福的门径。

236、昭然(zhāo):彰明的样子。

237、彼:指祸、辱。

238、此:指福、荣。

239、出:出仕,做官。

240、处:隐居。

241、时:时机。

242、默:不语。

243、辰极:北极星。

244、玑(jī)旋:玑旋:指浑天仪上的横管。

245、轮转:围绕中心旋转。

246、衡轴:即轴心。

247、贻:遗留。

248、厥(jué):其。

249、孙:顺。

250、燕翼:喻为子孙后代筹谋。

251、先友:指孔子。作者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代,老子与孔子为友,故称。

252、斯:此,指筹谋子孙后代之事。


1、于平.《昭明文选(五)》.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00:2063-2072

2、张启成,徐达.《文选全译(五)》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4:3732、3735、3739、3742-3746、3748-3749、3752-3755